4月20日,國家級教學名師、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、浙江工業大學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教授、浙江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肖瑞峰教授做客我院“大家來了”講壇,為我院師生做題為“詩品與人品”的學術講座,講座由我院青年教師楊婕博士主持。
圍繞“詩品與人品”這一主題,肖瑞峰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談。第一,界定“詩品”之義。講座所要讨論的“詩品”有别于鐘嵘的《詩品》與司空圖的《二十四詩品》,可以按字面意義來理解——指的是詩的品質、品格和品位;與此相應,所謂“人品”指的是人的品行、品性、品德。第二,文如其人:詩品與人品的統一。主張詩品與人品相統一,是中國古代詩論追求詩歌理想人格之美的集中反映。如清人劉熙載在《藝概》中即倡言:“詩品出于人品”。在中國詩歌史上,确實有許多詩人的詩品與人品是統一的,可以相互印證的。肖瑞峰結合李白、劉禹錫、陶淵明等詩人的例子生動具體地闡述了“文如其人”。第三,言非心聲,詩品與人品的背離。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,相當一部分詩人的詩品與人品其實是割裂的、背離的,以緻于出現了創作與生活嚴重脫節的現象:詩品高潔,而人品卑劣。例如潘嶽、元稹、趙構等人便是“言非心聲”的代表。他還進一步指出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,即作為傳統文人,“言非心聲”者在内心深處并沒有泯滅傳統的道德标準與是非觀念,也沒有放棄對傳統的追求真善美的詩歌法則的守望,于是便不免在詩中僞飾自己、拔高自己。“文如其人”和“言非心聲”這兩種現象的并存,既反映了文學的複雜性,也體現了文學的豐富性。第四,欲醇詩品,先正人品。他倡導堅守“文如其人”的傳統,倡導詩品與人品的統一,而鄙棄詩品與人品相背離的非正常行為。因為隻有詩品與人品相統一,才能真正赢得讀者的尊敬與欽仰,流芳百世。
肖瑞峰的講座,結合具體詩人的“詩品與人品”對這一主題進行了細緻和生動的闡述,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。講座結束後,參會同學積極提問,提出了關于宋之問的“詩品與人品”、李煜的性格轉變、莊子的人生态度以及是否應與創作者保持距離等問題,肖教授耐心解答,現場氛圍十分熱烈。本期講座拓展了學生們的學術視野,進一步推動了學院的學風建設,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。
(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 楊婕/文 于士倬/攝 謝燕紅/審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