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為我院學生做講座

發布者: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發布時間:2023-04-18浏覽次數:572

4月17日,我院第九場“人文夜讀”活動在1号樓408教室舉行,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楊四平教授應邀作題為《新時代文藝鑒賞與創作的可能和至境》的講座,青年教師傅燕婷博士主持,漢語言文學專業和秘書學專業學生參加。

楊四平首先分享了自己學生時代創作的詩歌《“你猜我是誰》”,以此引入“當代大學生在文藝創作方面應當如何破解眼高手低的困局”這一話題,講座主要從以下六大部分探究新時代的文藝鑒賞觀。第一,通過分析蕭伯納、乾隆、金昌緒的創作,指明文學創作中“多與少”、“粗與精”之區别,鼓勵同學們積極創作,甯多勿少。第二,他從歌德的名言“沒有長夜痛哭過的人,不足以語人生”談起,闡述了實踐對于文學創作的源泉作用,并強調文學研究者要在貫通傳統與現代的前提下,努力融合中外文化視野。第三,新時代文學家要想具備天地精神和人文情懷就必須要達到四種境界:美是基礎,大是格局,聖是情懷,神是境界。第四,文藝是智力與審美活動的融合,分别從讀者反映層面、價值論層面和微觀詩學層面舉例分析,指出詩意的“内涵空間”是文學作品的動力場、語義場、智力場和審美場,要把握好叙述的節奏和分寸。第五,超越傳統和超越時代是文學創新的必要前提,并且以巴赫金的“複調小說”理論等例子來論證文學的原創空間始終存在。第六,無論是在文學作品的創作還是閱讀上,都要承認融合了“人民主權”和“文藝主權”的極品是文藝之至境。

楊四平在講座中不斷引述自己的親身經曆,并介紹了大量優秀的中外文學作品,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。講座結束後,參會同學意猶未盡,提出了關于網絡文學的創作前景、文藝作品的等級分類、文學創作的具體路徑等問題,楊教授耐心解答,現場氛圍十分濃厚。

本次“人文夜讀”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推動了學院的學風建設,加強了學生對文學鑒賞與創作的理解,拓展了學生的學術視野,為學生後期開展文學閱讀和寫作實踐提供了範例。

(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 倪婧凡/文 嶽芬/攝 謝燕紅/審核)

地址: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遼河路校區元任樓A座2樓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遼河路666号

山路校區 電話:0519-88510465

郵編:213032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