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鼓勵廣大青年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,感受傳統文化之美,我院于10月27日晚舉辦“大家來了”系列講座,邀請複旦大學曆史學博士、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副研究員、古代史研究室副主任葉舟主講清代常州文化,講座由中文系主任張律主持,學院師生130餘人在線聆聽。
講座伊始,葉舟以常州地名的變化切入話題,指出“名士部落”的形成是清代常州文化的曆史淵源,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常州文化始祖——延陵季子“推辭王位”“挂劍贈友”的故事。到了魏晉時期,常州文化逐漸繁盛,是齊梁文化的發源地和中心,成為齊梁文化的故裡和精髓所在。發展到唐宋,常州文化的先驅楊時、蘇轼以其堅貞的氣節、獨立的人格繼承發揚文學精神,奠定了常州文化的根基,常州學術迎來了全盛時期。明代時期,常州文化趨于成熟,其代表人物唐順之“技藝與德不可分”“真精神與千古不可磨滅之見”的獨特觀點對常州文化産生了深遠影響,綿延而至清代。
接着,葉舟詳細介紹了常州文化的特征,并從時間角度将清代常州文化劃分為六個時期,從中梳理了清代常州文化從孕育到成長、成熟,再到高峰,之後經曆衰退又複興重振的曆程,并補充分析了以公羊學派為代表的常州學派的三大特點:一是依家傳而緻博通,靠家族内部傳承學問,這已經成為常州望族“家學”的特色;二是合文章經術為一途,常州學派的一個重要立足點在于文采辭章;三是導經學于緻用,常州學者一直保持着“躬行實踐”和“經世緻用”的傳統,具有學術的獨立性和鮮明的政治、社會主張。針對清代常州文化“力争一流、創新求變”“融會貫通、兼容并包”“求真緻用、堅守良知”的三大特征,葉舟也進行了由淺入深、層層遞進的解讀。
最後,葉舟深刻闡述了清代常州文化對中國學術史、文化史、中國曆史命運走向的影響,提出當代年輕人應以史為鑒,開創未來,以兼容并包的開放态度尊重文化、傳承優秀文化,努力擔當起民族複興的時代重任。
講座結束後,葉舟耐心地回答了聽衆的提問,他紮實的專業素養,淵博的知識儲備,讓廣大師生深入認識了常州文化,同時也進一步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。
(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 張嘉慧/文 張律/圖 謝燕紅/審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