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學生勞動教育》課程正式進入21級本科專業培養方案,為貫徹落實教育部、江蘇省教育廳關于開展好勞動教育的相關文件精神,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組建了由院長、教授、系部主任擔任主講教師的勞動教育課程教學團隊,在講授勞動理論的基礎上,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實踐新形式。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和專業培養方案,漢語言文學和秘書學專業的勞動教育課程主要以認識與傳承“常州非遺”為主題,采用講座、考察、實踐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學活動,初步形成了具有專業特色的勞動教育實踐成果。
一、參觀常州勞模檔案館
常州市勞模檔案館位于運河五号創意街區。街區成立于2008年,主打運河文化、工業遺存保護等項目,是“江蘇省工業旅遊景區”“國家AAA級景區”。
《大學生勞動教育》課程的第一次勞動實踐,21秘和21漢全體同學來到常州市勞模檔案館,從認識常州的勞模開始走近常州。常州是近現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,晚清時,常州走出了中國工業之父——盛宣懷;民國時,常州又出了一位紡織工業巨子——劉國鈞;新中國成立後,中國現代化工業進入全盛時期,常州的紡織、機械等行業聞名全國,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更成為“常州模式”,湧現出了許巧珍、鄧建軍等全國勞模。常州檔案博覽中心保存了大量相關工業檔案,是認識常州、了解常州工業發展的重要窗口。
二、常州梳篦“非遺”文化進課堂
常州梳篦又名“宮梳名篦”,與留青竹刻、亂針繡并稱“常州三寶”,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。為了讓同學們能真實地領略梳篦之美,課程邀請了梳篦文化“非遺”傳承人邢糧走進課堂,帶領大家了解常州梳篦文化。
邢糧是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,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理事,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,常州梳篦省代表性傳承人,常州梳篦第九代傳人。邢老師從常州梳篦的曆史,即兩千多年前的原始梳篦開始講起,并追溯了曆代常州梳篦的制作情況、材質、形制等,尤其對明清以來常州梳篦的制作工藝進行了詳細介紹。在介紹過程中,邢老師還特别給同學們展示了他所收藏的明清以來的常州梳篦。不同工藝制作的“非遺”實物,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通過現場展示與講述,拉近了同學們與常州地方文化之間的距離,也讓大家對常州“非遺”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。後期,同學們還将走進梳篦制作場所,親自體驗這一獨特的“非遺”技藝。
三、考察常州蘿蔔幹種植制作基地
常州地區有一句俗語:“常州有一怪,蘿蔔幹作下酒菜。”正宗的常州蘿蔔幹确實與别處的蘿蔔幹不一樣,它精選常州西門外新閘出産的甜嫩實心紅蘿蔔為原料,洗淨切條,适度晾曬,再加入适量的鹽、糖及多種輔料,精心腌制而成。由于選料精良,腌制工藝獨特,并配以風味别緻的佐料,故常州蘿蔔幹色澤黃裡有紅,鹹中微甜,香脆不辣,十分可口。且價廉物美,攜帶方便。不僅是人們佐餐的小菜,亦可作下酒及茶餘飯後的零食。
第二次勞動實踐,21秘和21漢的同學來到了新北區薛家鎮丁家稻場,在丁家村村委和村支書等相關幹部的帶領下,參觀了蘿蔔幹種植基地,并親自體驗了拔蘿蔔等勞動實踐。勞動過程中,同學們品味到了蘿蔔幹的鮮美味道,也體味到了勞動的真正内涵。
四、認識常州優秀“非遺”傳承企業
常州市玉蝶特産食品廠建于1983年,原址位于北港橋西,現址位于鐘樓開發區玉蘭路68号,創始人是江蘇“非遺”古法蘿蔔幹腌制技術的第四代傳承人陳建新,主要産品為常州特産“五香蘿蔔幹”。多年來,玉蝶食品廠始終堅持傳統手工蘿蔔幹的制作工藝,從蘿蔔原料的培育、篩檢、切片,到蘿蔔幹的晾曬、腌制、包裝,層層把關,保質保量,最終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,從100多家大大小小的蘿蔔幹生産企業中脫穎而出,成為了常州蘿蔔幹的代表品牌。
第三次實踐活動,同學們走進了常州市玉蝶特産食品廠,在企業負責人徐進經理的帶領下參觀了蘿蔔幹展覽館、了解了曆史悠久的蘿蔔幹腌制工藝、還親自品嘗了玉蝶蘿蔔幹的美味。在古色古香的廠房中,每一位同學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地方優秀“非遺”企業的文化和精神,體會到了勞動創業的辛苦。
五、探察常州“非遺”烙畫的制作技藝
常州烙畫又名燙畫,也叫“火針刺繡”,在竹木上用烙針、烙鐵燙,是常州市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産。中國烙畫藝術源于兩千年前的兩漢時期,常州烙畫起始于傳統特産梳篦裝飾,後拓展為大幅烙畫作品,并産生烙畫與彩繪結合等多種藝術形式。常州烙畫,細膩古樸,典雅厚重而清新。作為一項凝聚着傳統民間文化和工藝美感的藝術形式,半個世紀以來,烙畫逐漸在多種材質上推廣運用,在海内外産生了很大影響。
在烙畫“非遺”傳人張國良的課堂上,同學們自己動手,繪制了屬于自己的文化記憶,也體會了技藝背後的艱辛。
六、參觀學習商務秘書職業技能大賽
全國秘書商務職業技能大賽是秘書學專業學生的重大賽事,自2015年以來,我院在此項活動中多次榮獲團體一等獎、團體二等獎,并連續兩年有參賽選手榮獲“十佳秘書”榮譽稱号。
作為實踐大練兵的一個環節,每年學院都會舉辦一次商務秘書職業技能大賽,而作為大一的新生,秘書學專業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同學都需要參觀學習。同時,我們也通過相關活動,培育新一屆的參賽選手。
七、常州“非遺”文化大彙報
同學們通過查找資料,采訪“非遺”傳人等方式,充分了解常州“非遺”文化,整理制作成PPT,完成了一次現場彙報。常州梳篦、金壇刻紙、錫劇、常州烙畫、常州虎頭鞋、常州網油卷、常州蘿蔔幹、龍泉印泥、留青竹刻、常州亂針繡……都成為同學們了解常州的重要标識。
通過考察、學習、實踐、勞動,同學們體味到了“非遺”文化的藝術魅力,同時也感悟了勞動的真正内涵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勞動教育,他指出:“人世間的美好夢想,隻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;發展中的各種難題,隻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;生命裡的一切輝煌,隻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。”與文化同行,以勞動收獲,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,同學們真正了解了勞動的意義和價值,也加深了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識。
(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 華雲剛 張律/文攝 謝燕紅/審核)